第302章 不要闹大了_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疯狂小说网 > 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 第302章 不要闹大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02章 不要闹大了

  第302章不要闹大了

  杜如松听到四川儒生们纷纷都表现出来的愤怒,脸上也露出了不甘和愤懑之色。

  他当然有理由不敢,也有理由愤懑。

  在清、明改朝换代的过程之中。

  自然是会有不少的“利益受损者”出现。

  比如说杜如松。

  杜如松家境其实并不算大富大贵,只是成都府罗江县的小地主。

  但是是极有希望的小地主。

  因为他哥哥杜如崇已经中了举人,而他也年纪轻轻就中秀才了,被认为是最有机会中进士的四川才子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

  只要兄弟二人任何一人能得到官儿。

  这罗江县杜家立马就发达了。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这些白花花的钱可都是可以用来买地的。

  如此一来。

  罗江县杜家就会从小户小家,一跃成为大地主!!

  什么叫做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什么叫做书中自有黄金屋啊。

  这就是啊。

  如果一切正常,罗江县杜家是铁定要发达的,兄弟两都没有娶妻,来提亲的高门大户可不知道有多少。

  然而。

  大明来了。

  一切都变了。

  首先是连番大战,朝廷(清朝)一下子就丢掉了南方,也暂停了好些年的科举。

  然后又是在四川大肆卖官。

  各地大户纷纷卖了当地县官。

  然后杜家就倒霉了,家里的土地被罗江县的县令给巧取豪夺。

  这些买了地方官做的可都是要回本的,这本从哪里刮回来,可不就是从杜家这种小有资财但是却又没什么后台背景的富户手中刮么。

  虽然杜家还剩下三十多亩。

  还没有完全破产。

  但是已经从地主阶级跌落到了“富农阶级”。

  阶级跌落之后,杜家兄弟就没那么风光了,好不容易等到改朝换代,准备科场再冲一把的时候

  大明换考卷了。

  不考八股了!

  若是杜家还有以前的家底,倒是可以去中都的“科举突击培训班”学习学习。

  许多四川大户的子弟都乘船南下去了中都,去找“新学名师”上辅导班了。

  但是像是杜如松这等家境平常的子弟如何上得起?

  上不起,那就只能自学。

  这新学的体系和四书五经又非常不同,没有人指导,靠自学有些人连入门都无法找到门路。

  所以四川士子们的愤怒和不甘是可以理解的。

  他们学习了一辈子的四书五经八股文。

  到头来却要重新开始。

  尤其像是杜如松这样曾经大有前途的“才子”,现在却完完全全失去了往日的风光。

  和在这里正在嚷嚷着要去请愿的士子们一样。

  杜如松也是越想越憋屈。

  ‘对!我们一定要去中都!我等儒生自有浩然正气,扫除旁门左道,要以孔孟圣道治天下!’

  “对!保正道,保卫圣人之学!”

  “去中都!去中都!!”

  很快,去中都的声音就以成都为中心,蔓延到了全川。

  甚至开始向周边身份扩散。

  “这么闹怕是要出事。”

  “闹一闹也好,现在的朝廷,看不明白了.”

  成都某处宅邸。

  两名老者正在对弈。

  此二人算是四川当前名望最大的大儒了。

  其中一人名为李调元,另外一人名为张问陶。

  李调元与张问陶(张船山)、彭端淑合称“清代蜀中三才子”。

  李调元曾出仕清朝,历任翰林编修、广东学政。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正月,擢授通水兵备道等职因弹劾永平知府,得罪和珅遭诬陷,遣戍伊犁,至1785年方得以母老赎归,居家著述。

  张问陶是清代著名诗人,撰有《船山诗草》,存诗3500余首。其诗天才横溢,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与彭端淑、李调元合称“清代蜀中三才子”,被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

  在蜀地的名气都很大。

  不过这两人这一次却并未在报纸上发表什么抨击新政的文章。

  两人都在前清当过官,虽然说在现在大明朝廷里面,当过前清的官儿的人也不少,但两人现在都熄了做官的心思,隐居老家安心写书立著了。

  这次不少本地文人要找他们一起投书抨击新学,两人也不为所动。

  不过两人毕竟还有不少学生也受到了这次“考纲大改”事件的影响,要说不在意自然是假的。

  “今上虽没怎么向内动过刀子,但是若是闹得狠了,刀子一动,口子一开,那可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李调元叹了一口气说道。

  “能有什么办法,今上雄才大略,短短数年就有了天下,武功之盛,远超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北边疆域抵达极北之地,南边将南洋诸岛都收入囊中,国土之大,元朝也无法相比,武力之强,巨唐也是不如,如此之主,岂可受区区儒生士子胁迫,去中都请愿抗议,不出意外尚好,若是出了意外.那就是以卵击石啊。”张问陶摇头说道。

  “另外现在四川士子的要求也过于激进,攻击礼学断不可信!只可攻击西学,弘扬中学。”

  “不过这科举的考纲儒学的内容太少了,若是能增加一点儒学的内容,分数上倾斜一番,也不是不可以。”李调元道,“船山兄,你看.这次朝廷会退让一点吗?”

  张问陶想了想,摇头说道:“怕是难。”

  李调元闻言,也只好叹了一口气。

  “看来你我也要去一趟中都才好。”

  各地的大儒大明朝廷当然也是尽可能的招揽,弘儒院的大学士的位置还有好几个呢。

  朱皇帝倒也没有说特别排斥儒学。

  只是他并没有把儒学当成是用来治理国家的手段,治国理政需要的还是经世济用之才。

  至于儒学,在朱皇帝看来还是适合作为一种哲学学说存在。

  建立弘儒院,把各地大儒门招进来,相当于建立一个儒家学说学术研究院。

  也好让这些大儒们有个去处。

  李调元和张问掏两名蜀地名人,自然也得到了大明朝廷的招募,只是两人却迟迟没动身。

  这次在四川的士子们都闹起来了。

  若是川人上头没人,皇帝老子一动粗

  后果不堪设想啊。

  一般的闹一闹倒是没什么。

  就怕闹大了。

  不但这次四川人考不了科举。

  就怕以后四川人都在大明朝廷内不受待见

  所以闹是可以闹,但要闹得有理有据有节。

  不能惹得皇帝老子动刀动枪才行。

  请收藏本站:https://www.fkxx.cc。疯狂小说网手机版:https://m.fkxx.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